袁崇焕祠墓

  袁崇焕祠墓插图

  袁崇焕祠墓插图1

  袁崇焕祠墓为文化旅游景点。

  袁崇焕(1584年6月6日-1630年9月22日),字元素,号自如,广西梧州府藤县白马圩人,祖籍广东东莞。明朝杰出的军事家,政治家和文学家。明朝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,任福建邵武知县。1622年天启二年,任兵部职方司主事。同年出关考察关外,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。筑古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卫戍。

  袁崇焕祠墓插图2

  主要景点

  祠有正房五间,前廊两端及室内墙壁上嵌有李济深撰《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》等石刻,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“明代先烈袁督师墓堂”匾额。袁崇焕手书“听雨”石刻保存完好,嵌于墙上。

  祠堂后为袁崇焕墓,葬着袁崇焕的头颅,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(1831)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“明袁大将军之墓”石碑及石供桌,坟侧小丘为佘义士之墓。1952年曾对袁崇焕祠和墓进行修葺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遭破坏。

  袁崇焕祠墓插图3

  198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,祠、墓的保护范围东北、东南、西北至保护建筑及其延长线,西南至东花市斜街。1992修复祠和墓。2002年袁崇焕祠、墓改建成袁崇焕纪念馆。

  历史沿袭

  崇焕死后,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,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,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。1952年2月,北京市规划局准备迁移城内所有墓地,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建设。照此规定,袁督师庙和墓均在迁移之列。叶恭绰、柳亚子、李济深、章士钊联名上书毛泽东,呼吁保护袁墓:“主席赐鉴:兹有陈者,北京市府因计划关系,将城内各义冢饬迁出城,其中广东新旧两义园有前明蓟辽督师袁崇焕遗墓和祠宇历见载籍,数百年来祭扫不绝。明末满洲久为边患,能捍御者以袁崇焕为最。满酋后施反间,崇焕竟以冤死,天下痛之。今日新史学家亦佥称为民族英雄,但或不知其祠、墓即在咫尺。兹当提倡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之际,拟乞饬所司于该两处袁崇焕祠、墓特予保全,并力。崇饰,以资观感,不胜企幸。”

  袁崇焕祠墓插图4

  毛泽东回复叶恭绰:“数月前接读惠书,并附萨镇冰先生所作诗一首,不久又接读大作二首,均极感谢。萨先生现已作古,其所作诗已成纪念品,兹付还,请予保存。近日又接先生等四人来信,说明爱国领袖人物袁崇焕先生祠庙事,已告彭真市长,如无大碍,应予保存。此事嗣后请与彭真市长接洽为荷。”

  至此,经叶恭绰、柳亚子、李济深、章士钊等人的多方努力,积极呼吁,北京市政府对袁崇焕墓进行了全面的修葺,墓古迹得以保存。

  袁崇焕祠墓插图5

  由于历史原因,袁崇焕祠被居民占用,墓和原袁祠西侧的佘家馆被拆除成为学校的操场。

  1984年袁崇焕祠、墓和坐落在龙潭公园内的庙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;1986年,市文物局出资修复了袁崇焕墓;2002年市文物局筹措四百余万元资金,在崇文区政府的支持下,完成了袁崇焕祠内居民的腾退工作。市文物局又出资60余万对祠堂进行修缮。2002年11月29日袁崇焕祠、墓正式对外开放。

  袁崇焕祠墓插图6

  2002年市、区政府下决心搬迁袁崇焕祠的居民住户,抢先修缮袁崇焕祠并对外开放,不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,也得到了祠里居民的理解和支持。袁崇焕祠居民的搬迁,政府给予了很大的照顾;由于袁崇焕祠处于崇文区角湾危旧房改造小区,在小区居民没有动迁之前启动,祠内居民可以选择回迁和货币补偿两种搬迁政策,其中回迁户可在角湾小区优先选房。每个搬迁户还有文物保护奖。

  袁崇焕祠、墓现已正式对外开放,在参观凭吊场所有居民住户不利于开放,且祠堂内也不应该有住家。

  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斜街52号(广渠门中学对面)

相关文章